<font color=red>阁</font>已启用最新域名:<font color=red>ge001</font> ,请大家牢记最新域名并相互转告,谢谢!
原來白书杰推敲(肯定不能叫研究最多就是山寨)机载(舰载)雷达碰到了两个最大的问題:第一就是采用什么天线、什么形式的扫描模式和分析模式;第二需要探测多大距离
对于第一个问題目前能够选择的天线扫描方式就只能是机械扫描也就是天线不断旋转
白书杰想尽了办法最后决定使用“八木天线”用小鬼子发明的东西打击小鬼子还是比较靠谱
要想360度扫描就白书杰现在的这种“马路加工厂”生产出來的东西并不怎么靠谱要想分辨接受的信号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一部天线还不行
最后白书杰决定使用两部天线能够重复扫描相同的区域增加“识别准确率”
最糟糕的是这个时候的飞机都是螺旋桨作动力也就是说不能安装在机头上只能放在后面的机舱里这样一來两部天线的安装就出了问題
在飞机上方架设两部天线不可能就这么裸.露在外必须要有个罩子才行这个罩子的要求就更严格了绝对不能使用“吸波材料”不然的话就不是天线罩而是屏蔽网
其次天线罩还必须有一定的强度如果飞机一加速就被吹跑了或者吹变形了那也彻底完蛋
好不容易通过塑料厂的老师傅们琢磨出來一种强度足够厚度较薄质地比较均匀的塑料罩解决了天线的问題结果更大的麻烦又出來了
这就是第二个难題: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体积产生了扫描距离的问題
现在这个时代别说晶体管了就连得到电子管都很困难白书杰把已经确定准备拆毁的一百多条渔船、货轮全部翻了一遍一些老式的通信电台都被拆开了好不容易收集到了足够三部设备的电子管
但是电子管的毛病就是体积大制作出來的发射机和接收机体积都很庞大
白书杰带领他的秘密团队制作的第一部试验雷达发射机和接收机的重量超过了80公斤而且体积尺寸是宽3米、长5米、高1.5米的庞然大物
虽然探测距离在这个时代绝对领先达到了120公里但是这么两个大家伙平时放在地面上使用还无所谓搬到船上和军舰上暂时也无所谓但是要弄到飞机上可就麻烦了
经过一番推敲白书杰认为这个年代的雷达扫描距离不需要太远能够搞清楚半径4080公里就可以了
这个时代的飞机最大速度也不到700公里/小时比较先进的战斗机也就680公里/小时左右
如果雷达能够发现40公里以外的飞机飞行员那就有45分钟左右的反应时间要么选择逃跑要么选择抢占有利高度伏击敌机
降低扫描灵敏度发射机和接收机就可以相应减小体积
白书杰现在的技术条件有限只能暂时选择磁控管振荡器來发射信号它在脉冲调制器控制下产生的高频脉冲功率被直接馈送到天线然后天线增益以后发射出去
磁控管由管芯和磁钢(或电磁铁)组成管芯的结构包括阳极、阴极、能量输出器和磁路系统等四部分
这些主要问題都解决以后最后剩下电子管本身的缺陷那就是功耗大、容易过热对于信号接收机的灵敏度有很大影响
尤其是压缩了发射机和信号接收机的体积以后这些毛病就显得更加突出经过几次失败白书杰总算是沒有放弃最后面前能用
现在的飞机可沒有什么空调连风扇都装不上去白书杰只能拿出一架96式g3m2a中型轰炸机直接把主板固定在机舱里然后用一层纱网制作一个罩子能够挡住灰尘就行了
也就是说白书杰捣鼓出來的所谓“机载雷达”就像后世的电脑主机沒有机箱彻底实现了“裸.奔”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划时代的创举经过这架飞机升空试验白书杰命名的“飞龙一号雷达”从妙香山起飞能够辨别出75公里以外从平壤江南飞机场同步起飞的一架飞机
最后确定的实用探测距离达到了75公里换句话说在目前所有飞机使用最大速度飞行的情况下自己的飞行员有7分钟的时间做出反应
白书杰选定96式g3m2a中型轰炸机作为机载雷达载体是因为小鬼子的这款飞机续航距离达到了4000公里